理組成成語有哪些
2025.05.26 03:06 8
帶“理”字在第一位
- 理直氣壯
- 含義:理由充分,說話氣勢就壯。
- 出處: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卷三十一:“便捉我到閻羅殿前,我也理直氣壯,不怕甚的。”
- 例句:他理直氣壯地陳述了事情的經(jīng)過。
- 理所當(dāng)然
- 含義:按道理應(yīng)當(dāng)這樣。
- 出處: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魏相篇》:“非辯也,理當(dāng)然耳?!?/li>
- 例句:尊老愛幼是理所當(dāng)然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
- 理屈詞窮
- 含義: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。
- 出處:《論語·先進》:“是故惡夫佞者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詞窮,而取辯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- 例句:在事實面前,他理屈詞窮,無言以對。
- 理不勝辭
- 含義:道理不能勝過文辭,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,盡管文辭豐富多彩,道理并不充分。
- 出處:三國·魏·曹丕《典論·論文》:“孔融體氣高妙,有過人者,然不能持論,理不勝辭?!?/li>
- 例句:這篇文章雖然文采斐然,但理不勝辭,缺乏深度的思考。
- 理紛解結(jié)
- 含義:指理清紛亂的頭緒,解除糾結(jié)的困境。
- 出處:三國·魏·曹植《玄暢賦》:“伊庖犧之末胄兮,諒皇直之屈原;將虞韶而九成兮,理紛解結(jié)而當(dāng)天。”
- 例句:面對復(fù)雜的問題,他總能理紛解結(jié),找到解決辦法。
帶“理”字在第二位
- 據(jù)理力爭
- 含義:依據(jù)道理,竭力維護自己方面的權(quán)益、觀點等。
- 出處: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十八回:“老兄既管了一縣的事,自己也應(yīng)該有點主意,外國人呢,固然得罪不起,實在下不去的地方,也該據(jù)理力爭?!?/li>
- 例句:在談判桌上,他據(jù)理力爭,為公司爭取到了有利的條件。
- 順理成章
- 含義:指寫文章或做事情順著條理就能做好,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(chǎn)生某種結(jié)果。
- 出處:宋·朱熹《朱子全書·論語》:“文者,順理而成章之謂?!?/li>
- 例句:經(jīng)過多年的努力,他終于順理成章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學(xué)。
- 無理取鬧
- 含義:毫無理由地跟人吵鬧,指故意搗亂。
- 出處:唐·韓愈《答柳州食蝦蟆》詩:“鳴聲相呼和,無理只取鬧,周公所不堪,灑灰垂典教?!?/li>
- 例句:他總是無理取鬧,讓人很是頭疼。
- 以理服人
- 含義:用道理來說服人。
- 出處:宋·趙善璙《自警篇·辨義》:“不以力制,而以理勝,故能身安而事濟?!?/li>
- 例句:對待別人的錯誤,我們要以理服人,而不是一味指責(zé)。
- 燮理陰陽
- 含義:指大臣輔佐天子治理國事。
- 出處:《尚書·周官》:“立太師,太傅,太保,茲惟三公,論道經(jīng)邦,燮理陰陽?!?/li>
- 例句:古代的賢相往往以燮理陰陽為己任,輔佐君主治理國家。
帶“理”字在第三位
- 人情事理
- 含義:指為人處世的道理。
- 出處: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三回:“你既懂得人情事理,自然就明白這女兒家的規(guī)矩了?!?/li>
- 例句:他是個通情達理的人,很懂得人情事理。
- 物極必反
- 含義:事物發(fā)展到極點,會向相反方向轉(zhuǎn)化。
- 出處:《呂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全則必缺,極則必反。”《鹖冠子·環(huán)流》:“物極則反,命曰環(huán)流?!?/li>
- 例句: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,否則物極必反。
- 豈有此理
- 含義:哪有這個道理,指別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極其荒謬。
- 出處:《南齊書·虞悰傳》:“郁林(王)廢,悰竊嘆日:‘王、徐遂縛袴廢一天子,天下豈有此理邪?’”
- 例句:你做了這樣的事,真是豈有此理!
- 日理萬機
- 含義:一天要處理成千上萬件事務(wù),形容政務(wù)繁忙,工作辛苦。
- 出處:《尚書·皋陶謨》:“兢兢業(yè)業(yè),一日二日萬機?!薄稘h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相國、丞相,皆秦官,金印紫綬,掌丞天子助理萬機。”
- 例句:周總理日理萬機,為國家和人民辛勤操勞。
- 政平訟理
- 含義:政治清平,官司得到公正處理。
- 出處: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水旱》:“器用便利,則用力少而得作多,農(nóng)夫樂事勸功,政平訟理,上下相安,故萬民饒樂而無饑寒之色?!?/li>
- 例句:只有實現(xiàn)政平訟理,社會才能穩(wěn)定和諧。
帶“理”字在第四位
- 慢條斯理
- 含義: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,不慌不忙,現(xiàn)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,不慌不忙。
- 出處: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:“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,慢條斯理,如在意如不在意?!?/li>
- 例句:他做事總是慢條斯理的,讓人著急。
- 通情達理
- 含義:指說話、做事很講道理。
- 出處: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八十五回:“只因民間有萬不通情達理者,遂爾家有殊俗。”
- 例句:她是個通情達理的人,大家都很喜歡她。
- 傷天害理
- 含義:指做事殘忍,滅絕人性。
- 出處: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呂無病》:“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,勒索傷天害理之錢,以吮人癰痔者耶?”
- 例句:這種傷天害理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- 不可理喻
- 含義:沒法跟他講道理,形容蠻橫或固執(zhí)。
- 出處:明·沈德符《萬歷野獲編·褐蓋》:“此輩不可理喻,亦不足深詰也。”
- 例句:這個人不可理喻,簡直是胡攪蠻纏。
- 格物窮理
- 含義:窮究事物原理以獲得正見真理。
- 出處:明·方孝孺《答鄭仲辯》:“其無待于外,近之于復(fù)性正心,廣之于格物窮理?!?/li>
- 例句:科學(xué)家們通過格物窮理,不斷探索自然的奧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