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和自的成語有哪些
2025.05.20 11:37 7 0
包含“說”字的成語
- 自圓其說
- 含義:使自己的論斷或謊話沒有破綻。
- 出處:清·方玉潤《星烈日記》七十:“以世俗之情遇意外之事,實難自圓其說?!?/li>
- 例句:他巧妙地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自圓其說,試圖逃避責任。
- 自說自話
- 含義:獨自決定,自己說了算,也指自言自語。
- 出處:無明確出處,是一個常用的口語化表達。
- 例句:他總是自說自話地做一些決定,從不考慮別人的意見。
- 說長道短
- 含義:議論別人的好壞是非。
- 出處:漢·崔瑗《座佑銘》:“無道人之短,無說己之長?!?/li>
- 例句:我們不要在背后說長道短,議論別人的隱私。
- 道聽途說
- 含義:路上聽來的、路上傳播的話,泛指沒有根據(jù)的傳聞。
- 出處:《論語·陽貨》:“道聽而途說,德之棄也。”
- 例句:對于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,我們要保持謹慎,不要輕易相信。
- 能說會道
- 含義:形容很會講話。
- 出處: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七十四回:“仗著他的模樣兒比別人標致些,又長了一張巧嘴,天天打扮的象個西施樣子,在人跟前能說慣道,抓尖要強?!?/li>
- 例句:他是個能說會道的推銷員,總能把產(chǎn)品賣出去。
包含“自”字的成語
- 自言自語
- 含義:自己一個人低聲嘀咕。
- 出處:元·無名氏《桃花女》第四折:“你這般鬼促促的,在這自言自語,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樹嗎?”
- 例句:他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- 自相矛盾
- 含義: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。
- 出處: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盾之堅,莫之能陷也?!肿u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無不陷也?!蛟唬骸宰又葑又?,何如?’其人弗能應(yīng)也?!?/li>
- 例句:他的話前后自相矛盾,讓人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句。
- 自作自受
- 含義:自己做了蠢事壞事,自己倒霉。
- 出處: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:“僧問金山穎:‘一百二十斤鐵枷,教阿誰擔?’穎曰:‘自作自受。’”
- 例句:他不聽勸告,一意孤行,結(jié)果自作自受,陷入了困境。
- 自慚形穢
- 含義: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。
- 出處: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珠玉在側(cè),覺我形穢?!?/li>
- 例句:看到別人優(yōu)秀的表現(xiàn),他不禁自慚形穢。
- 自強不息
- 含義:自覺地努力向上,永不松懈。
- 出處:《周易·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
- 例句:他雖然身處困境,但始終自強不息,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。
本文轉(zhuǎn)載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如有侵權(quán),聯(lián)系刪除